在Linux系統上部署kubernetes(K8s)并非易事,但其價值顯著。 本文將介紹一些最佳實踐,確保集群穩定高效運行。
資源與環境準備
- 硬件需求: 至少兩臺服務器,每臺服務器內存不低于2GB,磁盤空間不低于20GB,建議使用雙核CPU或更高配置。
- 操作系統: 建議使用centos 7或更高版本,其他Linux發行版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。
- 網絡連接: 所有節點之間必須能夠相互通信。
安裝步驟詳解
- 環境準備:
- 關閉防火墻和SELinux,降低安全風險。
- 禁用swap分區,優化系統性能。
- 設置正確的主機名,并修改/etc/hosts文件確保主機名解析。
- 配置網絡參數,例如net.ipv4.ip_forward,啟用IP轉發。
- docker安裝:
- 添加Docker的YUM源。
- 安裝Docker CE及其依賴項。
- 啟動Docker服務并設置為開機自啟動。
- Kubernetes組件安裝:
- Master節點初始化:
- Worker節點加入:
- 在Worker節點上執行kubeadm join命令加入集群。
- 網絡插件配置:
- 安裝網絡插件(例如Flannel、Calico),實現Pod之間通信。
- 監控與管理:
- 使用kubectl命令監控集群狀態。
- 配置監控和日志工具(例如prometheus、grafana、elk Stack)監控集群性能并排查問題。
重要提示
- 安全性: 確保所有節點時間同步,使用TLS加密通信,并配置網絡策略限制Pod間通信。
- 高可用性: 部署多個Master節點和Worker節點,使用etcd集群存儲集群數據,保證高可用性和數據一致性。
- 資源管理: 設置資源請求和限制,使用Horizontal Pod Autoscaler(HPA)根據資源使用情況自動調整Pod數量。
請注意,具體安裝步驟和配置可能因Linux發行版、Kubernetes版本和應用場景而異。 建議參考官方文檔進行詳細規劃和測試,確保部署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