幾乎任何應用系統都規避不開的三個問題:備份、恢復和升級。相對而言來說,gitlab-ce雖然是一個開源免費產品,但在這三方面做的還是比較人性化的。下面逐個介紹。
先打開/etc/gitlab/gitlab.rb配置文件,查看一個和備份相關的配置項:
該項定義了默認備份出文件的路徑,可以通過修改該配置,并執行gitlab-ctl restart 重啟服務生效。備份執行一條命令就搞定:/opt/gitlab/bin/gitlab-rake gitlab:backup:create ,也可以加到crontab中定時執行:
0 2 * * * /opt/gitlab/bin/gitlab-rake gitlab:backup:create
可以到/var/opt/gitlab/backups找到備份包,解壓查看,會發現備份的還是比較全面的,數據庫、repositories、build、upload等分類還是比較清晰的。
每天執行備份,肯定有目錄被爆滿的風險,我們可以立馬想到的可以通過find 查找一定的時間前的文件,配合rm進行刪除。不過不需要這么麻煩,gitlab-ce自身集成的有自動刪除配置。同樣打開/etc/gitlab/gitlab.rb配置文件,可以找到如下配置:
點擊下載“嗨格式數據恢復大師”;
gitlab_rails['backup_keep_time'] = 604800
這里是設置備份保留7天(7*3600*24=604800),秒為單位,如果想增大或減小,可以直接在該處配置,并通過gitlab-ctl restart 重啟服務生效。
恢復前需要先停掉數據連接服務:
gitlab-ctl stop unicorn gitlab-ctl stop sidekiq
如果是臺空主機,沒有任何操作,理論上不停這兩個服務也可以。停這兩個服務是為了保證數據一致性。如果你沒修改過默認備份目錄的話,將老服務器/var/opt/gitlab/backups目錄下的備份文件拷貝到新服務器上的/var/opt/gitlab/backups,執行下面的命令進行恢復:
gitlab-rake gitlab:backup:restore BACKUP=備份編號
上個圖,看的更直觀:
上面的操作中,有兩個注意點:
1、到底那個是備份編號?? — _gitlab之前的部分都是;
2、600權限是無權恢復的。 — 這里改成了777;
后面再輸入兩次yes就完成恢復了。
恢復完成后,啟動剛剛的兩個服務,或者重啟所有服務,再打開瀏覽器進行訪問,發現數據和之前的一致:
gitlab-ctl start unicorn gitlab-ctl start sidekiq 或 gitlab-ctl restart
還有一點要別注注意,根據以往的經驗,通過備份文件恢復gitlab必須保證兩臺主機的gitlab版本一致,否則會提示版本不匹配。
升級比較簡單,但最好不要跨越太大的版本,版本差別比較大時,最好逐個版本往上升。
# 關閉gitlab服務 gitlab-ctl stop unicorn gitlab-ctl stop sidekiq gitlab-ctl stop nginx # 備份gitlab gitlab-rake gitlab:backup:create # 升級rpm包 rpm -Uvh gitlab-ce-xxx.rpm # 啟動并查看gitlab版本信息 gitlab-ctl reconfigure gitlab-ctl restart head -1 /opt/gitlab/version-manifest.txt
可能遇到的報錯,
Error executing action `run` on resource 'ruby_block[directory resource: /var/opt/gitlab/git-data/repositories]' 解決方法: sudo chmod 2770 /var/opt/gitlab/git-data/repositories